"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大红袍不该重宣传不重品质

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作者:老北发布日期:2014-06-07



 
纯正大红袍茶叶


“大红袍只是武夷岩茶的孙子辈”

记者:大红袍历史悠久,文化故事多,现在看来早已经成为了武夷山的一张名牌。我们在进山的途中,也看到了很多大红袍的记载和宣传。那大红袍为什么会这样有名的,它的味道又好在什么地方?

陈德华:其实六大茶类里面,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的一种。武夷岩茶在茶叶界来讲很有名,但一般的消费者知道的就会少很多,可一讲大红袍,大家都知道,知名度大啊!实际上大红袍只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另外还有水仙,肉桂,菜茶,菜茶下面其实也有大红袍,所以它只能算是武夷岩茶的孙子辈。主要是它的故事比较多,慢慢文人把它的名声宣传上来了。


其次茶经里也有很多的书名。现在来讲,最权威的是《中国茶经》里面的介绍。这里的编委不是讲民间故事,都是搞科研的。我们武夷山也有《武夷茶经》,但分量就不如人家。我们这里的民间传说多,不够权威,不大理想。

《武夷茶经》


记者:之前看到过您的一篇采访,说您自己跟大红袍的故事都可以编传说故事了。我们也想听听,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茶,做茶的?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培育大红袍茶树的呢?

陈德华:我是63年开始跟茶叶打交道的,从基础开始,跟茶农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刚开始做的时候好玩,刚刚从学校出来。但是多了就不再做了,采茶制茶练得其实都是基本功。

我最早接触大红袍是64年。当时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来了个技术员和一个工人,他们所里要研究大红袍,恰巧这个技术员又是我同学,我帮他带路,他上去剪的枝条。那时候没有太多什么珍贵不珍贵的概念,我让他给我一点,他不肯。

到了78,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武夷山里面的人开始重视茶。20多年没有人管,从新开始整理,那时候我们就对大红袍开始注意了。当时很多人传这里那里有大红袍,但是在武夷山没有第二个地方有大红袍,就在九龙窠那个地方。

记者:大红袍最让人口口相传的就是那三棵母树,现在还出产茶叶吗?

陈德华:早就不产了,现在就让人观赏了。我们这边的树苗是从福建剪下来的,我85年引了5棵苗种回到武夷山。现在武夷山发展的大红袍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从这五棵引出去了,其实算起来到现在才5年,大家都久仰大红袍的名声,但实际接触的时间不长。93-94以后有人才开始知道武夷山发展了大红袍。所以市场上买的很多都是拼配的,不是纯的大红袍。过几年可能会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