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华年谱简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站长发布日期:2014-06-07

1941年  10月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鹤上乡湖山村。

1958年  从长乐中学美术老师陈礼调画展上第一次见到大红袍。

1959年  考入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

1963年  大专毕业,分配到崇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1964年  陪同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人员到武夷山九龙窠剪取大红袍母树枝条。索取大红袍枝条无果。

1965年  抽调到邵武城关公社大阜生产队从事“社教”工作,第一次离开茶科所。

1968年  协同南平茶叶公司,在天心生产队试验岩茶机械化生产(用柴油机带动锅式杀青机炒茶、揉茶机

        揉捻),取得成功。

1969年  在武夷山慧苑生产队茶厂推广电灯照明制茶,成为武夷茶区推广使用电灯照明制茶的第一人。

1971年  在桐木大队三港茶厂进行小种红茶制作工艺的改良。

1972年  被指名要求回茶科所工作,任负责人。“二进茶科所”。

1973年  策划将肉桂当做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发展。

1979-1980年  整理武夷岩茶名丛和单丛。

1981年  整理、复原元代皇家御茶园。

1982年  任职茶科所期间,选送岩茶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多次获得名茶称号。

1984年  任崇安县茶叶公司副经理兼茶科所所长。

1985年  10月,离开茶科所,任职武夷山市星村镇副镇长。

1985年  11月,参加福建省茶科所50年所庆,秘密引种1964年离开武夷山的大红袍回“娘家”。

1985年  拼制成功武夷山市首款商品大红袍,投入市场,引起轰动。

1985年  在武夷山茶界首次采用微电脑程序控制做青,获得成功。

1988年  初,辞去星村镇副镇长职务,受聘于武夷山市示范茶厂科技顾问。期间,和茶界同仁设计萎凋机,大大提高了萎凋效率;率先使用茶叶小包装,投入市场后,十分抢手。

1989年  被聘为第二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审定小组成员。

1991年  第三次回到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任所长。主持的高产肉桂栽培试验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4年  海峡两岸名茶评比,武夷山茶科所选送的茶样是武夷山获奖最多、最早的单位。

1996年  率先购买并使用采茶机和修剪机,引导茶农、企业主打破顾虑,缓解采茶期的人力危机。

        被聘为第三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审定小组成员。参加“省地方标准

      《武夷岩茶(乌龙茶)综合标准》制定工作”,获省标准计量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7年  挖掘并还原建茶的龙团凤饼历史题材,创制武夷山第一块“大红袍”茶饼。

1998年  创办武夷山首家民营茶科所——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

2001-2005年  任职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2005年  创办武夷山市爱德华实验茶场。

2006年  被授予武夷山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    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的称号。

2007年  获得武夷山市“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2009年  推出《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轰动京城。